• 1
  • 2
  • 3

形意拳技擊訓練功法--搓手
發表于:2019-09-16 09:54:06

形意拳搓手之簡意


  形意拳以剛猛自如,矯健活潑,象形取意而著稱。世人誤認為是純剛無柔之術,形意拳實際是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體用兼修之術。

  經多年演練,及傳代深遠,或是地區差別,形成了多種支派,多種練法,雖招式不同,風格不等,其理則一,拳理是一致的。

  練習《搓手》因互不傷害,故不需任何防護設施,因無套路,實隨心所欲,順其自然,但求手如飛雪,足似流星,身如游龍,勢如靈猴,要努力做到,不丟不頂,不即不離,去其滯氣,靈活自如,神寓氣內,意在動中。

  形意有練的剛的,但其內要柔順,這就是以柔濟剛的道理,也正是剛中寓柔,
  柔中有剛,剛柔相濟,方為拳中之理。即如剛柔,進退,虛實,陰陽,起落,束展等相對的變化無端,應用之無窮,大有奪天地造化,轉乾坤之樞機之妙。
  隨高就高應敵變,隨低打低正中奇,悟透嬰兒玩,方知藝不虛。


形意拳.搓手

  形意拳著稱名拳之一,其風格奇異獨特、招勢簡單易學、動作緊湊脆徹、剛柔相濟,攻法犀利、技擊性強、沒有花架虛招、全是實戰技巧,形意拳法有快攻直取,整體擊發的抖絕勁力,虎威兇猛的技擊手段,。這種功法勁力是怎樣才能練成呢?拳經云:“道真竅不真,費盡心機枉勞神!比绾蔚玫秸嬖E竅,提高技藝呢?我們研究探討一下,其實無論各內外家拳種都有它獨特的高功練法。目的都是一樣,就是要達到高的技擊水平。我這里介紹一下形意拳的獨道技擊訓練方法—-搓手。

一、互不傷害的形意拳——搓手:

  搓手是兩人以上互不傷害中長期的交手,太谷家也稱“撕扒”。這便是形意拳秘不傳人,也不能輕易教人的練功技藝。為什么說是互不傷害的長期交手呢?過去沒有這種說法,只是講點到為止,點到.什么就為點到,是輕點還是重點,很不明確,打穴就也是稱為點穴的。這種說法既普遍又含糊,在理論上不講善的只搞惡的,打法上講究上打咽喉下撩陰,左右戳肋刺眼睛的狠毒手法。指明當堂不認父舉手不留情,搞的相互之間不敢動手,造成出手就傷人動手就成仇的錯誤局面。怎樣推廣下去只有誤傳于失傳。在拳譜中一般也將表示招法的歷害,手段的高明采用一些“一命亡,勇難擋”等詞語把人的思維引入迷罔,而忽視了其主要的鍛練方法。

  “善手切磋”如太極推手,白鶴拳的盤手,武當春陽拳的纏手,花拳抄手,形意搓手,在互不傷害的基礎上長期交手才是形意拳技擊的真正精華。近來我做了一些調查,請教了部分老拳師關于形意拳搓手及撕扒方面的開展問題,有的說過去搞過,有的還不知怎么做,少數人說就和遇到敵人一樣的做法。我覺的不對若遇敵人狠不能一下至其殘至其死,自己人在一起練習必須掌握分寸,所以車永宏李述貞師徒幾十人在一起操練多年,個個武藝高強,一個也沒有受到傷殘的。在調查中還聽到這么一個故事,有兩位拳師演練對扎槍,其中一位舉槍照頭一挑,對方滿臉是血,不但不幫包扎,而是端槍嚴陣以代,他怕過去對方回他一槍,其實他們根本不懂什么叫練武,那干脆叫要命。

  不但練不出高的技擊水平,只能是反目成仇永不交流,這種做法自古也沒有,施耐庵在水滸傳第十三回中講到青面獸北京斗武,那青面獸楊志同周謹比武也是去了槍頭,用氈片包裹.蘸了石灰,身穿皂炮,以誰身上的灰點多少而決定輸贏的。所以說在特定的條件下,有了互不傷害的原則,才可長期進行模擬實戰的交手。這樣的切磋.交流,就可以越打越和氣,越戰越融洽。從而雙方都能夠在實戰演習中取長補短提高技擊水平,達到高的境界。


二、 怎樣練就知人功法:

  單練只能練知己之功,有對手進行練習才能練就知人功力。傳統武術有許多對拳套路。對練套路也可以說是互不傷害的長期交手,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皩θ贝虻迷偈旎蚴侵虚g亂手,但終歸還得回到原來規定的套路中來,或者一方變手而另一方不變,或一方閃遠形成散套,或一方無備對方變招而受擊,都很有可能形成不快和不和。套路和對拳的演練技法只能為散手的過渡階段。盡管在演練時也要求起如挑擔落如鉤桿,手去不空回,隨收順勢攻,看人如篙草打人如親嘴,練時無人似有人,但畢竟只是假設而己。毛澤東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要想提高技擊水平就必須進行實戰性的操練。明代民族英雄戚繼光在實戰技擊的訓練方法上也指出了明確的戰術方案。既得藝,必試敵的對手功夫。并闡明了在試敵中,不可以勝負為愧為奇,當思何以勝之。何以敗之,勉而久試的技擊理論。他所說的試敵的敵字當然不是真正的敵人,而是不可傷害的陪練對手,然而才能進行長練久試。自古流傳有兩位武術家為挽手技曾經站在地圪竇里對打,他們如何打,我也未曾見過,但敢肯定一點,他們是在互不傷害的交手,這種交手叫做穩步搓手,它和太極的推手既相似又有它的不同之處,既包括粘連沾隨,不丟不頂,又是五行十二行及七拳十四處打法的并用,身法的束展,身內化手的滾動,忽慢忽快的技擊技巧。最根本的做法就是“點到與化解”三節的并用,顧打相求,不出毒手,互不傷害,這樣就可以越打越和氣,越戰越融洽而雙方都能達到高的境界,這就是形意拳提高技擊水平的練功方法。

  用這種方法長期演練,加之以身經百戰的經歷,才能夠形成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水平,單練只能練就知己之功,而長期對練才能夠練就知人之功。孫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便是這番道理。

三、提高技擊水平必須進行搓手。

  為什么太極拳在演練時看去相當慢,可威力卻很大呢?按正常規律來說,那根本不能打人,因為按武術的技擊邏輯來說,動作快的要占優勢,但誰都不敢說太極不歷害,這就說明一點,太極推手功是必須的。推手功在互不傷害的情況下,有單推手,雙推手,活步推手,亂踩花推手,運用好這些才能在長期的推手中掌握其中懂勁,懂得對方各種勁力的虛實、動靜和自身的整體擊發勁,方可借力打力,從而達到四兩拔千斤,以巧破千斤的意境。所以正因為太極拳動作穩健在推手過程中,不會給人造成傷害,既能提高技藝又有安全感,所以推廣發展的很好。

  練形意拳不進行搓手訓練,就不會有知人功法實習,凡出高手便是一批,主要是具備一定的條件。和打乒乓一樣必須有一批高手做為培練,經常在一起研討攻防戰術,招法的解破,手法的纏繞轉化,步法的吃退,靈活運用。獨出一高手除非是先天素質加后天心靈的專研,或遍訪采各門之長,虛心結交友善切磋才能有所成就,一般來說都是成批學員經過長期友善磨練切磋。通過多方面的模擬實戰,互為主客掌握分寸的實用訓練,最后達到發乎形意,得心應手,順其自然的應對,所以欲達高境必須與眾人進行長期搓手。


四、搓手的具體法則:

  怎樣才能武藝高強呢?由人的先天素質加后天鍛煉努力,以冰凍三尺之志,再加虛心學習,博采眾家之長,應眾人之手交往切磋,相互在對方身上找空檔,見機攻手,相互吞化.頭、肩、肘、手、胯、膝、足的并用,借機發揮,點到與化解,應變與反攻,身法的變化、高挑、低壓、平扒拉,順其自然變化,找尋最佳發力點,鍛煉自身,身法似球體的滾動,彈簧似束展,手法的應變,步的吃退,化被動為主動,一手蔽兩手,速度的快慢,引進與返擊,要善于舉一反三,憑借自身觸覺而活動,發招不加思索,從而達到制人的目的。技擊其道理為:快打慢長打短,狠打善,硬打軟。形意拳之近戰.短打.快攻,其實是最長的打法。

  腿快步吃也是屬于長打短的規律,武諺講步不快則拳慢,步不穩則拳亂。足踏中門搶地位,貼身靠打,手如兩扇門,全憑腿勝人,手護外五行,肘蔽內五臟,出洞入洞緊隨身上,彼不動已微動,彼動已先動。遇敵急攻身,彼足手難伸,起躦落翻,上下左右,前拉后送,敢吞會化,手去不空回,隨收順勢攻,觸覺自變化,風行鵝毛水行縫,得上什就上什,見空疾發放,虛實應變化,連環手法加虎撲,束身展勢就放力,惡拳滾窩連珠炮,游鼉化險并攻擊,顧捎拿中打根節,三節應用自然出,互不傷害善搓手,形意拳的高階級。


五、搓手對心理素質的訓練:

  長期搓手交戰從而達到遇敵不慌,運用自如,變無意為有意,避實擊虛,借力打力,站遠搓手則手法腳法的變化,足踏中門則身法的應變十四處運用,從而達到一動渾身俱動的渾然一氣之功力。搓手既可以各法并練,又可鍛煉人的意志和實踐經驗,與人交戰,沒經驗就會怯場,精神緊張、發揮不良,心浮氣燥、沖亂神明、六神無主、六合不調、虛虛發喘、耐力下降、不攻自破,經常與人搓手,可身經百戰,千戰、萬戰、每一次搓手就是經歷一場實戰,在實戰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日久磨煉,習以為常。遇敵交手心沉氣穩,不以為然,就會手敏步快,剛柔相濟,知虛實、明動靜,就會達到借力打力,以氣擊氣,以神擊神,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便可穩操勝卷。

亚洲激情小说图片综合